Edward Hopper的咖啡馆
我很喜欢美国画家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画作,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孤寂的气息,虽然画面明亮有光线射入,但是却无法消弭那股浓浓的疏离感。霍普的创作主题不喜欢抽象或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他只画日常生活中他所感兴趣的事物,例如车站、餐厅、咖啡馆、加油站,或是火车车厢内的情景,等于是记录了那个时代美国的种种面貌。
在霍普的画作“夜鹰”中,大片的玻璃窗将室内的人事物完全敞开,玻璃窗在转角处采用弧形玻璃,让透明感一气呵成,完全没有中断阻隔的感觉,是一种非常“流线型”(streamline)现代主义的建筑手法,玻璃水族箱里种种都市人的爱恨情仇故事,完全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种咖啡店作法,与台湾早期咖啡店的作法正好相反,台湾早期的咖啡店,特别是蜜蜂咖啡连锁店的时期,店门口的深色玻璃总是让人完全看不透里面到底在干什么?
最有趣的是L型柜台另一边的男人,同样是西装领带与尼帽,但是他却是一个人,孤寂地喝着自己的咖啡,画面中只看到他的背影,但是与斜对面的男女相比之下,却透露出无限的孤寂感。这个孤寂的男人,可能跟对面男女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却让人有无限想像的空间。一本评论爱德华霍普的书“Edward Hopper Paints His World”由Robert Burleigh所撰写,封面就用了一张Wendell Minor的画,这张画重新以不同角度描绘“夜鹰”咖啡馆的故事,画中那位后来坐在金发美女旁的男人,正要前往咖啡馆,从透明玻璃窗外,他看见金发美女、孤寂男子,以及柜台里的服务生,正在开心愉悦地闲聊着…..
不论如何,霍普的“夜鹰”咖啡馆,总是带给人许多的想像与疑问,但是不可否认地,这张画作引起许多都市人内心的共鸣,它将许多都市人内心隐藏的孤独与寂寥呈现出来。或许咖啡店在二十世纪的工业社会中,就是一种寻求独处的场所,也是一处孤寂者的聚集空间。
我如果要开一家咖啡馆,我最想在街角开一家“夜鹰”咖啡店,重现Edward Hopper画中的场景,也复制出那股浓浓的都市孤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