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咖啡印象:温暖、提神、提振情绪以及爱屋及乌
咖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温暖。90年代初,星巴克还没火起来的时候,遍布波士顿大街小巷的是 Dunkin’ Donuts,那时的 Dunkin’ Donuts 和位于西雅图的星巴克一样,基本还只能算是本土的连锁店,出了大波士顿地区就不多见了。

咖啡给我的第二印象是大家都用它来提神。
我生老大是在读研究生的最后一年,那年一边写着论文,一边忙着做几个收尾的实验,连圣诞节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等到把论文交上去的时候,我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离预产期只剩三天了!这时导师发话了:“Xin, you will reach a new level of tiredness soon!”说完晃了晃手里的咖啡,那意思仿佛在说:你懂的。
导师那句话的含意,我在连生了两个孩子后,深刻体会到了。那时每回陪小朋友们看电影,不管是迪斯尼的贺岁片还是哈利波特,看着看着人就会恍恍惚惚地进了梦乡。有时几个妈妈同事凑一起聊天,居然人人都吐槽缺觉。怎么办呢?咖啡呗!同实验室的一位妈妈曾告诉过我:她每天早上起来,半睁着眼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摸咖啡机的开关。就这样,我也喝上了咖啡,虽然试了几次便发现咖啡对我来说提神的作用不大,但我还是喜欢上了那温润的口感。
除了提神,好像还有人靠咖啡来提情绪。
有一年去西雅图开会,从机场搭出租去旅馆,一路上听来自印度南方的的哥侃山。我问他习惯西雅图多雨的气候吗?他回答说太让人郁闷了!他随手指给我看路边的一个小咖啡馆,说:这旮旯每个 block 都有一个咖啡馆,不然大家都要得抑郁症了!我在心里犯着嘀咕:咖啡有这么神奇吗?
不过后来我相信了,咖啡是可以很提情绪的。
我的前一任系主任和我是同行,当时还兼着我们成像中心的主任一职。虽然干着行政,却念念不忘要做科研。有一年暑假,系主任和系里所有的人打了招呼:今年暑假我要回成像中心做科研,甭拿系里的事儿烦我,有事儿等开学再论!暑假的第一周,系主任办公室铁将军把门,他给我们成像组群发了个伊妹儿,标题像个智力测验题:洒家今日为何如此幸福?打开一看是张照片,电脑屏幕上一堆 Matlab 的代码,旁边并排放着平时放在系主任办公桌上的咖啡机。原来幸福就是,一边喝咖啡一边编程序!
也有人喝咖啡喝到了爱屋及乌的。
我有一位合作者,此公的办公室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是书架上满满两排兵马俑般列队整齐的 coffee mug,都是他从世界各地的星巴克搜集来的,其中有北京上海西安厦门的。我有时去他那里讨论,会忍不住从书架上取下一个杯子端详一番,他便会如数家珍地告诉我,这个杯子是猴年马月开哪个会时带回来的。喝咖啡喝到这个份儿上,我惟有高山仰止了。
相比之下,我的收藏便显得很小家子气了。
如今是地球村的年代,交融越来越多,coffee break 上的饮品也多样化了,茶也常常位列其中。我想:喝茶的和喝咖啡的聚在一起,该当能碰撞出更多的灵感与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