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加盟店金牌吧台长讲解:让手冲咖啡达到更高的层次
最开始的时候跑咖啡馆,尤其关注咖啡师冲泡时的技法:闷蒸了多少秒(心里在数)、画了几圈、粉水比是多少、冲了多久、水流大不大。不是去评判他们做的好不好,而是想学习他们的技术。而现在我跟多的是关注豆子,而不是手冲的“技术”了。
所有的冲泡技术,都要依据咖啡豆的特性来决定,而能不能达到这一点,决定着你冲泡的这杯咖啡可以到达怎样的层次。

“本质”是:咖啡豆的烘焙度如何、生豆处理方式、希望呈现的咖啡风味特点以及适当的研磨度、水温、粉水比、萃取时间和适当的扰流。
于是,我带着她用不同的方式做了三杯咖啡:
咖啡豆:浅烘焙的布隆迪(水洗),朋友给我的,已经超过一个月。
滤杯:V60
水温:90度
粉水比:1(粉重):16(注入的水的重量)
总注水时间:2分20秒(第一滴水注入起至所需水全部注完)。
1#:研磨度略粗(小富士3.5)、大水流三次注水、闷蒸30秒、总萃取时间(第一滴水注入起至移开滤杯)为3分钟,全部滴完。
2#:研磨度略细(小富士2.5)、取消闷蒸,第一次注水60克,然后轻轻搅拌5次,1分钟后注水到170克,轻轻搅拌7次,再次注水,总萃取时间4分20秒。
3#:研磨度为小富士3,闷蒸30秒,细水流三段式注水,总萃取时间为2分50秒。
单看萃取时间和扰流,你可能会认为2#会涩。然而喝到嘴里时,却是2#最好喝:BODY最重、风味丰富度最高、味道均衡度最好,最关键的是,并没有刺激感。

手冲的技术只有在咖啡师有着一定的感官鉴别能力,并充分理解影响萃取的几大变量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豆子特性、配合适当的萃取方案时,才有用。
另外,想出品一杯好喝的咖啡,把你的舌头练练好可能更重要哦!
所以,我的朋友、员工、学生,每天都被我虐,看书、考试、喝咖啡、描述喝到的结果......
最后,我想说,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很高的热情,要不断研究,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希望大家都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