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烘焙程度区别都有哪些?
作者:塞纳左岸小编 发布时间:2018-03-20 10:35:50
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可以简单的区分为浅焙、中焙和深焙,当然在这三种之中还有详细的区分。咖啡师在尝试新的口味的时候,也会进行自己的调整以及不同的搭配,让咖啡口味产生不同的口感。
你看到大多数不同的豆子都有不同的烘焙度,是因为它们适合哄到那个程度,或者说烘焙师傅觉得这个程度味道比较有意思,比较特别。而不是单纯的说从酸到苦。 高山硬豆哄浅了,没风味,光有酸涩。就相当于土豆片没闷熟。
判断咖啡豆烘焙程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重量(失水率): 生豆的含水率一般在10-12%,而在烘豆的过程中,豆子会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碳和水气,並随着时间使得密度下降,体积変大,重量变轻(有点像碳化的过程),这是一种复杂的化学降解聚合反应,然后烘好的豆子在科学的基础上是超过850种成分,而这些成分中有三分之一是芳香物(味道≠香味)。
所以你要相信的是,烘1000克的生咖啡豆,会产生12000升的二氧化碳,重量也有可能少4分之1(重焙的時候)。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张SCAA的风味表,如果和烘焙的深浅搭配,大致上是由圆心分上下,圆心以上是比较浅焙才容易得到的风味,圆心正下方就是重焙的风味,苦味盖过了一切。
第三波精品咖啡之前,也就是70年代-90年代,那时还没有精品咖啡,也就是以商业咖啡豆为主,商业咖啡豆如果用浅烘焙或者中度烘焙,就很容易喝出咖啡里的瑕疵风味,不干净的味道,或者一些陈年豆因为水分流失很容易喝出木质的味道,如果烘焙到二爆后,这些不好的风味就很难喝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第三波咖啡流行浅烘焙,随着咖啡种植和咖啡后置处理技术的提高,我们可以得到一杯更干净,甜度更高,更加讲究地域风味的咖啡。浅烘能喝出咖啡的产地风味,比如一款有柑橘花香的豆子,那么一定是来至埃塞的豆子,如果都烘焙到二爆密集,这些好的风味也就流失了。
第三波咖啡按照SCA精品咖啡协会的标准,更重视活泼的酸质和天然的果香,如果一杯咖啡有苦味,就会打低分。那是不是浅烘焙的咖啡就一定好,深烘焙的咖啡就一定不好喝。就拿肯尼亚AA这款豆子来说,之前喝过一款北欧烘焙的的极浅烘焙的肯尼亚,这款肯尼亚的酸是我不能接受的,实在是太酸了,也可能是确少了甜度的支撑,让这款咖啡的酸喝起来不是那么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