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左岸咖啡:咖啡连锁加盟中国发展简史
历史回溯咖啡在中国的发展风风雨雨已一百多年。据史料记载,1884年台湾种植首次获得成功,从此中国有了咖啡树,大陆的咖啡种植则始于云南,1902年一个叫田氏的法国传教士从“印贡”地方引进种子,在云南宾川县,位于金沙江支流鱼炝江没岸叫做朱苦拉的地方种植成功。

中国速溶咖啡市场发展脉络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才开始从广告中熟悉咖啡。速溶咖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以为“速溶咖啡就是咖啡”的时光,“咖啡”和“速溶咖啡”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名词。1984年,美国麦氏咖啡(1997年更名为麦斯威尔)进入中国市场,打响了中国速溶咖啡市场的第一枪;四年后的1988年,雀巢咖啡在广东东莞合资成立了东莞雀巢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也毫不例外的开启了在中国咖啡市场长达30年的纠缠。装着“雀巢”或者“麦氏”的玻璃瓶子,即便是喝空了,也常被摆在柜子里,或者成为主人在办公室喝水的杯子--宣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据英敏特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咖啡市场销售额快速增长,从2009年55.54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3年的103.43亿元人民币,过去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2%。而对于在中国速溶咖啡市场占有率高达70.8%的雀巢品牌,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消费空间需求--上岛咖啡连锁帝国的崛起
速溶咖啡市场陷入激战之时,主打现磨咖啡的连锁咖啡馆却在悄然兴起。瞄准商务人士和城市小资,以咖啡+简餐模式杀入市场的“台系咖啡馆”成为了先行者。始于台湾的上岛咖啡1997年在大陆开出了首家门店,并凭借加盟模式快速扩张,高峰时期大陆地区门店超3000家,是当之无愧的“连锁巨无霸”。


欧美系咖啡馆代表星巴克一支独大
而另一边,入场较晚的欧美系咖啡馆则从2012年前后才迎来真的爆发。2011年进入大陆市场的太平洋咖啡已是欧美系咖啡馆中的后来者,早一步入场的星巴克和英国咖啡品牌costa已经开始了全面扩张。

星巴克采取的是区域特许经营制,但现已完全收归自营;costa则通过大企业区域代理的形式,抬高了合作伙伴准入门槛。标准化的连锁门店和咖啡文化底蕴反而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后来居上的欧美系咖啡馆俨然已经成为了咖啡连锁品牌的代言词。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仅星巴克一家就占中国连锁咖啡市场份额的51%,达到了3124家之多。
第三空间文化践行者---塞纳左岸咖啡


韩系咖啡馆昙花一现
2012年,韩国两大连锁品牌咖啡陪你和zoo coffee杀入中国市场,开始了疯狂扩张。不同于欧美系和台系咖啡馆,韩系咖啡馆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数百平甚至上千平的宽敞空间内,环境通透明亮,氛围休闲且温馨。这种环境意在使消费者在店内停留更长的时间,但产品选择不多。韩系咖啡馆似乎有着天然优势--《来自星星的你》、《屋塔房王世子》等韩剧在中国的风靡为韩系咖啡馆做了免费流量广告,人气明星的代言更是锦上添花。凭借先天的品牌优势,韩系咖啡馆依托松散的加盟制迅速铺开。最为典型的咖啡陪你凭借金秀贤的代言圈粉众多女性消费者,曾喊出“三年开店5000家”的豪言壮语。

随着规模扩大,问题也接踵而至,首先是大环境的变化。中韩关系的微妙削弱了韩国文化产业的对外输出,同时,中国本土餐饮业和文娱产业的加速发展也进一步压缩了韩系咖啡馆的发展空间--雨后春笋般的网红店来了一茬又一茬,咖啡与其他功能属性的结合日益细化,猫咖、书咖、咖啡餐厅甚至是网咖遍布大街小巷。消费者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空间,供需双方关系发生逆转。
混乱的管理再次在咖啡行业商演。韩系咖啡馆与上岛咖啡如出一辙,后续无力、扩张无望、守成不勤,进入2017年的韩系咖啡馆也以全线失败告一段落,漫咖啡不再高调,zoo coffee忙于“去韩化”,而咖啡陪你在中国除加盟门店之外,已经难觅踪影,公司已不复存在。
新零售升级金融资本咖啡市场新秀
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智能咖啡机
2015年前后出现的智能咖啡机就是其中的一员,以机柜的灵活形式,智能咖啡机可以出现在写字楼、商场等任意地点,花费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就能获得一杯新鲜又便宜的现磨咖啡。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实时监测物料补给情况,节约人工成本。从融资情况来看,2017年有机构统计,智能咖啡机融资事件不超过十起,且大部分项目还处于A轮前,体量较小。伴随着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零售终端的风口,以及咖啡新零售的转热,智能咖啡机也正逐渐受到关注。未来关于资本和点位之争,免不了一场硬仗。
新经济互联网思维外卖咖啡
以互联网咖啡外卖为代表的瑞幸咖啡。自2017年面向市场,通过汤唯和张震代言的海量广告投放和买五送五的促销活动收割了大量人气,其标志性小蓝杯和30分钟送达“慢必赔”成为了办公室咖啡消费场景的话题之一。8月1日消息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在京召开发布会,宣布进军轻食市场,即日起至年底全国所有门店所有轻食一律五折优惠,并宣布年底前将在全国建成门店2000家。而只间隔了一天,咖啡巨头星巴克正式宣布与阿里巴巴全面战略合作进军外卖市场,将于今年9月中旬开始在北京上海重点商圈的150家门店试运行外卖服务。瑞幸咖啡继续它的资本“烧烧烧”模式,财大气粗。“大哥”星巴克也难得做出了转变性的尝试。从今年年初开始,影星汤唯头顶小蓝杯的瑞幸咖啡广告强势“霸占”了北京许多电梯间。瑞幸咖啡正以行业难以想象的速度疯狂扩张。截至目前,瑞幸咖啡在国内已开近900多家店。

但作为咖啡外送服务供应商,非自营配送的两家都面临着同一个软肋。不可控的配送服务带来的配送超时、倾撒等问题难以避免,势必对整体产品口碑造成影响。连咖啡则在包装上下了功夫,防撒漏的杯体设计和保温配送盒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咖啡完整风味,但店铺的增设也是未来的关键一步。2018年3月获B+轮1.58亿融资后,连咖啡也曾表示将开启“无处不在”的快速规模扩张。
无论是智能终端入口、门店+配送渠道,咖啡+互联网+新零售想要呈现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消费渠道革命,在中国年增长率高达15%的咖啡消费市场,如何满足消费者趋于个性化内在的购买需求,是创业者改变行业用户痛点的关键点。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第四次革命已经到来。新零售硬件及数据技术,加快进入“第四空间”时代(生活空间-工作学习空间-线下零售门店-线上零售平台),而未来,随着咖啡市场的持续高速发展,围绕精品化、终端消费的竞争还将继续。谁将成为新一波浪潮的优胜者?在场的参与者将经历市场最严酷的市场法则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