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减肥,咖啡还有多少健康好处?
咖啡、茶以及含有咖啡因的汽水、能量饮料都是广受欢迎的饮料。咖啡或咖啡因对健康究竟有哪些影响,众说纷纭,也不断有证据涌现。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近日发表的一篇综述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合作团队详细阐述了咖啡(因)的代谢、生理、毒性作用,及其与多种慢性病的关联。我们与各位读者分享其中的要点。
咖啡因的代谢,生理作用和毒性作用
1、咖啡因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
通常来说,摄入咖啡因后,人体会在45分钟内完全吸收,血液中的咖啡因浓度在15分钟-2小时左右达到峰值。咖啡因能被吸收至身体各处,且穿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
在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尤其是CYP1A2的作用下,咖啡因在肝脏被代谢,最终被代谢为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在成人体内,咖啡因的半衰期通常为2.5-4.5小时,但个体差异很大,代谢酶活性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此外,吸烟会使咖啡因代谢加速一倍,而怀孕则会明显减缓咖啡因代谢,在孕晚期,咖啡因半衰期可长达15小时。部分药物也会减缓咖啡因的清除,包括口服避孕药、喹诺酮类抗生素、心血管药物,支气管扩张药和抗抑郁药,通常是因为这些药物与咖啡因的代谢都需要相同的酶的参与。反之,咖啡因会影响多类药物的作用。
2、咖啡因如何提神
对于快节奏生活中睡不够的人们来说,咖啡是“续命”必备。咖啡之所以能够提神,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类似腺苷,能通过竞争性结合腺苷受体而阻断、抑制腺苷与受体的结合,而腺苷与受体结合会增加睡意。虽然中等剂量(40-300mg)的咖啡因就有助于在当下减轻疲劳、提高反应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咖啡因不能弥补长期睡眠不足后的性能下降。
拮抗腺苷的这种作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摄入过晚,咖啡因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引起焦虑。养成喝咖啡因饮料的习惯后,如停止饮用,可能还会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疲劳、机敏性降低和情绪低落,甚至类似流感的症状。戒断症状通常在停止摄入后1-2天最严重,持续时间可达2-9天,慢慢减量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此外,还有研究证据表明,咖啡因联用止痛剂可适度缓解疼痛。
3、过量摄入也“要命”
咖啡因摄入量过高会引发焦虑、不安、神经质、烦躁不安、失眠、兴奋过度、精神运动性躁动以及思维或语言表达不畅。据研究估计,咖啡因摄入量超过1.2 g后会产生毒性作用,10-14 g的摄入量更可能是致命的。
值得日常注意的一点是,相较于其他咖啡因饮料,能量饮料中的咖啡因可能会带来更多不良影响。潜在原因有:没有认识到其中含有咖啡因;日常大量摄入、导致咖啡因耐受性下降;更常喝能量饮料的儿童青少年也更容易受到咖啡因影响;与能量饮料中的其他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同时剧烈运动或饮酒。大量饮用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尤其是与酒精混合摄入时,也可能和心血管、心理或神经系统事件有关,有时甚至是致命的。